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演讲稿指导 >> 演讲稿范文综合 >> 正文

○  三星堆导游词  ○

三星堆的神树综合了扶桑、建木、若木的特点和功能,是这三棵神树的复合体。
  
  传说扶桑神树生长在东海的尽头一个名叫“汤谷”的地方,“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十个太阳轮流上天值班,有段时间,十个太阳失去了控制,一起跑到天上去了,以至于世间草木枯焦,民不聊生,于是便有了“后弈射日”的神话传说。
  
  若木神树生长在西边,是太阳下山的地方,树上也有十个太阳,光华普照大地。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鸟是太阳的象征,三星堆神树上的九只鸟表现的就是九个太阳。至于树顶已经残端,是否还有一只鸟,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地说,三星堆的神树表现了人们对鸟的崇拜,对太阳的崇拜,这棵树可以说是中国“十日神话”的实物标本。
  
  传说中的建木神树生长在“都广之野”这个地方,它的位置恰好处在天地的正中央。树上有枝叶、花卉和果实,还有龙蛇等动物,一些叫做“众帝”的神人通过这棵树上天下地。三星堆神树的特点、地理位置都与 “建木”吻合,联系与神树同出一坑一大批代表巫师、神灵的青铜雕像群,这棵神树极有可能是古蜀人心目中沟通天地、连接人神的“登天之梯”,神树上的那条龙,可能就是巫师上天下地的“坐骑(ji4)”。
  
  古代流行一种“盖天说”,古人认为大地是一块平面,天空好像弧形的盖子,从东边到西极,古代中国人就是以东方扶桑、中央建木、西方若木这三棵神树为座标,构塑了一个以神话形式出现的宇宙观念。因此,三星堆的神树既是古人太阳崇拜的产物,又是古人心目中的“登天之梯”,同时也是代表古人宇宙观念的宇宙树。
  
  Ⅱ号青铜神树,残高2米左右,结构与Ⅰ号神树相似,喇叭形的底座象征神山,三方各铸有一个平台,平台上有跪座人像,人像手呈抱握状,可能表现的是巫师祭祀神山、神树,作法登天的情景。树干(gan4)上套着“璧形器”,更强调了神树“通天”的功能。在树枝上还铸有很多铜环钮,可能用来悬挂各种造型的铜铃、铜挂饰等,那种辉煌壮美的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在我国西南地区汉代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摇钱树,它们在造型和内涵上与三星堆的神树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继承了三星堆“神树”通天通神的思想。在我国其它地方出土的树形灯盏同样是树崇拜的思想的一种表现。
  
  第二展馆 三星永耀——神秘的青铜王国
  
  序展的主体展品是“人面鸟身”像。它的原型来自三星堆出土的小铜树树枝上端的造型。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鸟形器物及鸟形图案纹饰。而古代文献记载的几代蜀王,如柏灌、鱼凫、杜宇等都与鸟有密切关系。所以,陈列一这个人首鸟身造像作为典型器物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又灵、人神互通的古蜀时代特征。
  
  第一单元:众神之国—神秘的原始宗教
  
  1986年两个大型商代祭祀坑的发掘,是三星堆考古半个多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发掘,被誉为是“二十世纪最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之一”。
  
  一号坑为长方形,口大底小。坑底长4.01米,宽2.8米,深1.46~1.64米,出土时坑口三面有左、中、右三条宽约1米的坑道,呈对称布局向外延伸,推测坑与坑道是同时建成的。坑内共出土各类文物400余件。三星堆非常著名的金杖就出自此坑。
  
  仅一个月后,在一号坑东南方约30米处,又发现了二号坑。二号坑也呈长方形,坑口大于坑底,坑底长5米,宽2~2.1米,深1.4~1.68米。不包括数千枚海贝,二号坑共出土文物800件左右,其中有令世人瞩目的几件大型青铜器,包括宽1.38米的青铜纵目面具、高达2.62米的青铜立人像及3.95米高的青铜神树等。
  
  这些惊世骇俗的稀世珍宝不可能是私人拥有的器物,而是国家宗庙里才能拥有的礼器、神像。但这些器物全部都被古人砸碎、焚烧后按一定的先后顺序买入坑中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大部分学者认为两坑是“祭祀坑”。因为:两坑朝向的一致性和一号坑坑道的存在以及坑内物品的有序摆放,说明两坑不是随意、偶然的产物,而很可能是古蜀国某种祭祀活动留下来的遗存,坑内的物品都是祭品。砸碎、焚烧和掩埋很可能是当时祭祀的方式。至于祭祀的原因可能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存亡,比如改朝换代、政权的更替等重大事件。
  
  三星堆的青铜器以青铜雕像群最为大宗,且最富研究价值。三星堆的青铜雕像群是一批受人顶礼膜拜的权威、偶像,既象征着天神、地祇、祖先神等,也代表着国王及巫师一类世俗领袖或精神领袖,表现出古蜀国人神合一、政教合一的社会形态和群体关系。它们的出土填补了中国商代青铜人物雕塑的及中国早期关于偶像崇拜的空白。
  
  三星堆两坑共出土了50多件人头像,这些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