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路系列创建活动,提升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水平;通过开展“无诉讼村(居)”创建活动,运用民主协商来解决村(居)内部事务,主动化解了矛盾纠纷。他们的“巧做”,还体现在以机制为保障上。在责任细化方面,“一家一书”并实施项目公示;在制度安排上,出台《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考核实施意见》和各专项运行办法,强化了考核导向;在队伍建设上,从大调解队伍到社工队伍,再到巡防队伍,全部按要求配备到位,并定期组织培训,全面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
总之,从镇的社会管理实践中,我们无不感受到该镇党委、政府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无不折射出了他们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强劲的动力、过硬的作风和科学的理念,无不为全县各镇(区)提供了富有特色的生动教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二、进一步强化对镇(区)社会管理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镇(区)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因此,大家务必要进一步强化对加强和创新镇(区)社会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落实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各项目标任务。
首先,从中央释放的政治信号看。可以说,“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了过去几个月来中国政府、学界、舆论界各方共同密切关注的政治话语。今年5月30日,xx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这是继xx年9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今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之后,短短8个月时间里,中央高层第三次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做出研究部署,密度之大,重视程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我省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两个率先”的总体布局,召开了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苏发【xx】11号《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加强源头治理、维护群众权益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首要任务,把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即: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人口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固本强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信息网络综合管理)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主要抓手,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根本性工作。不难看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已经到了非抓不可、抓不好不可、抓不出成效不可的重大关头。
其次,从我县面临的维稳挑战看。6月16日至22日,我们深入全县各镇(区)下访巡查。从巡查情况看,全县社会大局平稳可控,但转型期内各类矛盾纠纷、不满情绪易发频发,且呈高位增长的趋势,共排查出当前较为突出的矛盾纠纷及潜在问题102起,具体分布在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特殊群体、民生诉求、民事纠纷、历史遗留、公共事件等领域,其中民事纠纷类、征地拆迁类、民生诉求类矛盾纠纷位居前三位,全县维稳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化、尖锐化、严峻化。透过这些问题,不难看出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思想认识还不足。还有少数镇(区)和部门认为社会管理工作很繁杂、很琐碎,不如搞大工程、大项目受瞩目、显政绩,而体现到行动中,必然对社会管理创新不够热心、不够投入,工作的思路还不够新、方法还不够多。二是资源整合还不够。目前,我们部分镇(区)的相关部门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仍然还侧重于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之间仍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等机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管理效能。三是推进基础还不牢。特别是工作力量和经费投入仍然不足,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仍存在不足。四是项目进度还不平衡。县创新办于本月4日、5日对全县30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了集中督查,只有17个项目实现了“时间过半、目标任务过半”,少数部门和单位在工作理念、推进举措、目标序时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再次,从乡镇社会管理的现状看。乡镇党委、政府作为最基层一级的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贴得最近,是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实践者,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一级来完成。乡镇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定位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但对照这一要求,我们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管理职能迷失,部分乡镇的工作还存在“随着上级的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级下达的任务忙,围着上级考核的方向转”等现象;如,观念更新滞后,社会变化了,面临的问题变化了,可是不少镇村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没有变,“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的现象比较突出,服务群众仍然改变不了居高临下的习惯;再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